前段时间,日本著名企业家、京瓷公司(KYOCERA)名誉会长稻盛和夫去世,终年90岁。

他创办的“京瓷”拥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过5次危机:第1次是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然后是日元大幅升值危机、日本房产泡沫危机、全球互联网投机泡沫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

但是,它没有产生过一次年度亏损,是名副其实的“不倒翁”。

我国唐代《贞观政要》中记载,近臣回复唐太宗关于帝王之业的询问,“莫不功成而德衰”。

治国管企均是如此,初心不改,忧患常存。

日前,据称任正非一封关于“华为的冬天”的内部信流出,再提要“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要降下来,2023年甚至到2025年,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并且有质量地活下来。”

要知道,华为2022年上半年业绩显示,其销售收入达3016亿元,净利润率5%。其中,除了因芯片获取受阻,直接导致终端业务下滑外,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427亿元,同比增长27%,企业业务收入为547亿元,同比增长5%。

此时谈“华为的冬天”,又是一次忧患意识的强化。

穿过迷雾,航运业如何迈过“看不见的坎”?图片来源:马士基

航运业遭遇过的危机,不比京瓷和华为少。

2008-2018年,漫长的亏损考验,航运市场断臂求生的案例数不胜数,更有知名航运企业黯然退场。如今,全球正在经历一场经济与发展的大考,航运业身处其中,自然也逃不过。

应当说,在近3年的疫情冲击里,绝大多数航运企业都是优等生。从疫情初发时行情冷淡,到消费旺盛时需求高涨,始终应对有度。缺舱、缺箱时,快速租船、租箱、造箱,通过快航、跳港、绕航等措施,应对码头拥堵、运河阻塞。

在这场重大冲击中,不少航运企业实现了“一年利润弥补十年亏损”。

然而,随着大批造船订单陆续如期交付,美西码头拥堵逐步缓解,全球有效运力供应得到释放,运价已应声下滑。达飞首席执行官Rodolphe Saadé就感慨,“运价正在降,未来还要降”。

2021年,国际航运企业业绩普遍飞升,笔者拜访一位航企负责人时,他透露,公司认为2022年运价回归将是必然,正在核算、评估如何应对3年后可能的“运价暴跌”“运力过剩”,以及可能的又一个十年寒冬。

功不唐捐。

时刻保持生于忧患的意识,才能一次次穿越周期、战胜黑天鹅,像稻盛和夫的京瓷一样,顺利迈过一道道不期而至的坎。

也像华为一样,时刻用“活下来”的最高纲领,用基业长青去证明自己没有枉来一场。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