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乘除法”——港口“晴雨表”正在恢复活力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0-06-24 作者:林红梅、魏玉坤
港口,作为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在面临全球新冠疫情挑战下,我国港口业展现了强大的韧性与潜力。通过创新策略,我国港口企业在困境中寻找新机遇,沿海港口已全面复工复产,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劲动力。
做“加法”:海上增航线 陆地开班列
例如,天津港在6月12日开通了连接越南胡志明和归仁、马来西亚民都鲁的全新航线,这标志着其“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尽管前五个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下降了0.8%和6.8%,但天津港和青岛港等港口却实现了增长。

2020年3月25日,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港口内的繁忙景象。随着各地全面恢复生产,港口的运营情况逐渐好转。摄影:姚剑锋 新华社
山东港口则采取了增加航线、扩大舱位、拓展中转服务,并且在内陆城市开辟新的国际陆港,如兰州、西安、银川等地,有效打通了物流链。
做“减法”:进口“船边直提” 出口“抵港直装”
面对疫情初期的压力,宁波舟山港采取了诸如延长免堆期、网上结算账期,以及实施“船边直提”和“抵港直装”的高效操作方式,大大提高了货物的流转速度。这一系列举措同样在上海港、天津港等港口得到了应用。

2020年2月17日,青岛港前湾港区码头上的“美总樟宜”号集装箱货轮正在进行作业。摄影:李紫恒 新华社
做“乘除法”:加速科技创新 缓解外贸压力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上海港等港口正在打造“智慧港口”,通过提升效率减轻管理负担,同时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以缓解外贸出口的压力。山东港口则在深入研究智慧港口标准,并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

2020年5月13日,威海港集装箱码头的无人机鸟瞰图。第一季度,山东港口威海港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摄影:朱峥 新华社
未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推动港口基础设施的升级,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强化疫情防控能力,并通过一流港口的构建,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