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吞吐量世界第一的中国

中国,这个多年来一直稳坐全球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冠军宝座的国家,其水运实力不容小觑。据数据显示,全国90%以上的外贸物资运输和大量跨区域物资交流都依赖于水运。中国拥有的1.84万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2.7万公里的内河航道,经过持续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成熟的沿海港口空间布局。截止至2019年底,万吨级以上泊位总数达到2520个,专业化泊位占比超过半数,货物吞吐量高达139.5亿吨,其中包括43.2亿吨的外贸货物和2.6亿标准箱的集装箱运输,彰显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然而,尽管成就显著,但在港口发展进程中,一些关键问题也不容忽视:

问题一:港口开发集约化程度与统筹协调能力待提升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各地纷纷意识到港口开发的重要性,导致新港区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空间分布缺乏整体规划,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例如,在已有港区资源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多个新港区同时启动,且相邻港口之间在功能定位上缺乏协调,过度追求大规模、多功能,往往导致投入大、回报低的局面。这种状况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影响了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问题二:港城融合发展的冲突凸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港口被城市包围,发展空间受限。特别是大城市,港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有时甚至出现"港退城进"的现象。这不仅威胁到港口的核心资源,还阻碍了港城一体化的进程。

问题三:集疏运体系和联运体系的完善迫在眉睫

尽管港口装卸效率全球领先,但集疏运体系的滞后影响了整体效率。比如,通往枢纽港区的集疏运通道不畅通,港口与内陆腹地的内陆港体系建设混乱,这些都限制了物流效率的提升。此外,相较于欧美,中国的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仅1.6%)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与铁路设施的落后、高昂的运输成本等因素密切相关。

问题四: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

尽管中国现代航运服务业已初具规模,但在高附加值环节,如航运金融、保险和交易等领域,竞争力相对较弱。与伦敦等国际一流港口相比,中国在业务价值链、服务质量及国际化程度上仍有不小差距。

问题五:绿色港口建设任重道远

港口岸线的高效利用、环保设施和技术的完善以及绿色理念的普及仍是挑战。例如,部分铁矿石和煤炭作业仍在非专用泊位进行,环保措施难以执行。

未来策略与建议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着重在短板补足、融合发展、服务提升、创新强化、绿色转型和深化改革六个方面下功夫,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具体包括加强港口规划引导、优化综合运输体系、拓展港口服务功能、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推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等举措。

中国的港口,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脉,也是全球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以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投资杂志封面

本文原载于《中国投资》2021年10月刊,版权保护,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欢迎个人分享,媒体引用请回复获取许可。《中国投资》杂志,作为国家发改委主管的投资领域权威期刊,始终关注国内外投资动态,为企业、政府、学者提供深度洞察和专业见解。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